寓军于民

首页 >  寓军于民
寓军于民


寓军于民人才培养模式是国民与国防、市场与战场的必然选择

    寓:融合溶入、蕴含隐含、团结结合。
    军:国防军事、军队军校、军营军人。
    于:继承弘扬、学习发展、科学运用。
    民:国民经济、民众民用、民办民间。
    经济领域的寓军于民,就是将国防军事建设科学融合于国民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教育领域的寓军于民,就是将军队军校军营的优良无形资源,科学运用于民用民办教育领域,继承弘扬、科学运用。
    传承军旅文化、寓军于民育人,通俗地说就是:学军育人。


    1、寓军于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军事谋略经典。
    寓军于民来源于寓兵于民,为古代各时期的许多国家所采用。中华礼义文明重兵尚武的精神体现在社会制度上就是中国传统的军民一体、寓兵于民的政策。军民一体的尚武精神在历史上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国魂。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实行兵农(民) 合一制度, 夏、商两代都规定, 凡有受田权利的成年男丁, 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当时虽然已有军、师之称, 例如“殷八师”、“ 商三师”等等, 但军队都是预编的“有常数而无常人” 。寓兵于民制度是从原始社会末期“ 居民自动的武装组织”发展而来的。在人类社会处于由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各个氏族部落的“武装力量”是由氏族成员中的成年男子自动组成的, 恩格斯称之为“ 居民自动的武装组织”。他们平时耕牧, 每当遇有战事, 按照事先的约定集结起来, 自带武器参加战斗,即“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寓兵于民制度, 也就是原始的后备力量的雏形。
    2、寓军于民是党中央的重要经济建设方针和国防发展战略决策。
    党的历代集体和国家领导极其重视寓军于民,这使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保持了较好的均衡发展,收到富国与强军的双重功效。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建立和完善寓军于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作为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寓军于民发展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寓军于民创新发展运用到人才培养领域,给寓军于民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提高到新的理论高度。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规律,指明了富国强兵的发展方向。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克服国防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在实现“结合”和 “寓于”上下功夫,将国防教育深深植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真正实现观念上的融合。
    调查表明,当前国防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比例失调问题。从重视程度上看,受市场经济和激烈竞争环境的影响,国防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时常处于一种“非硬性”任务的地位。从教育所占比例看,我国国防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比例约为7‰,而西方发达国家则达到9%。从教育效果看,还没有完全和真正进入社会、进入课堂、进入头脑,没有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模式。因此,要做好寓军于民这篇大文章,就要加大国防教育融入全民素质教育的力度,把全民国防观念真正树立起来,巩固下去。要把国防教育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之中,形成领导意志;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整体布局,形成统一规划;要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教育各个领域,形成全民共识。
    3、寓军于民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发达国家的发展潮流和科学模式。
    俄罗斯政府为了重新确立大国地位,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军事发展规划,调整国防科技政策,对国防工业实行全面改革,强调在首先满足国防需求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军民结合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的工业体系,已取得初步成效。美国利用黑客年会选拔培养顶尖人才并组建网军,平时是网络人才,战时是网络战士,这都是最典型的寓军于民。日本一直都有一大批可以迅速转向为军工生产的民用企业,就以三菱重工为例,它可以生产民航飞机,也可以生产战斗机,可以生产潜艇,也可以生产“金刚级”的导弹驱逐舰和90式的坦克,还可以生产太空的武器装备。最重要的是:民族军事工业培养出一大批科学家、专家、设计师、工程师、技工和工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老师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老师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老师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老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