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民办教育领域迎来一桩“大事”——国务院常务会议1月7日讨论通过了部分教育法律修正草案,明确了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并提请全国人大[微博]常委会审议。消息一出,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相关专家表示,如果新政落地,民办教育将迎来重大利好,一批民办培训机构将在资本的助力下加速国内上市步伐,民办教育也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合并的洗牌热潮。
追溯民办教育营利之争
民办教育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争由来已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而在2003年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对民办教育的定性也是“属于公益性事业”。
而事实上,我国目前大部分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主体几乎都是社会资本和个人,由于出资性质主要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捐赠,投资方必然需要收回资本并达到营利目的。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也提出,允许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对这个“合理回报”的解读一直语焉不详。
早在十年前,著名学者文东茅就呼吁“为民办学校的营利性正名”。他认为,“不得营利”的非营利性机构就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安排。由于缺乏个人利益的存在、缺乏提高效率的竞争机制、缺乏显示最终业绩的晴雨表——利润,非营利组织常常出现低成效、低效率、高风险、管理者中饱私囊等问题。具体到教育领域,“非营利性”并不能解决学生、家长[微博]与学校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不意味着能降低办学成本。由于非营利性,也必然会大大减少社会资金投资于教育,从而减少整个社会教育服务的供给。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发布,首次提出探索“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这在当时被看做是民办教育营利性松绑的一个重要信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院长杨东平[微博]表示,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教育改革用了重要篇幅进行阐述,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与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个观点一脉相承。他认为,此次国务院重新审议一揽子教育法修正草案,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一条款首次入法,实际就是重新认识民办教育的价值,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的民办教育都需要发展。
加速培训机构国内上市
允许民办教育营利性办学,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了教育界、投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君集团高级合伙人强帅表示,此次修订是自《民办教育法》颁布以来,国家对现行的民办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最大突破,必将对整个中国教育培训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之前,由于受到教育非营利的制约,从法律上排除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登陆A股市场的可能性。想通过上市获取直接融资,就只能去境外,于是产生了新东方、好未来、ATA等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概念股。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曾对《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关于“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加入了“民办学校可以自主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法人”的条款。强帅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1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是对这一揽子修订草案的官方确认。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很快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将意味着,教育培训机构不能登陆A股市场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教育行业投资的景气周期正式开始。
目前,在国内教育培训业内已有多家机构觊觎A股,此前如华图教育[微博]、龙文[微博]教育、巨人[微博]教育、卓越教育[微博]等,均曾提出过上市口号。
巨人教育董事长尹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允许民办学校营利性后,对教育培训机构来说非常有利。巨人教育已经确定要在A股上市,由于此前曾获启迪控股数亿元投资,未来是独立IPO还是借壳上市暂未确定。
除巨人教育,卓越教育也一直在为美股或港股上市做准备,得知这一重大利好后,也已决定将上市的首选目的地锁定到了A股。
强帅预测,未来A股将很快向民办教育行业开放,一大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公司将集体上市。与此同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概念股,深感低估值之害及其他不便,回归A股将成为他们最大的战略命题之一。
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从教
一方面是资本的大举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加速教育培训服务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将为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一次更为深刻的人才洗牌。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表示,目前来看,新政对培训机构整体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以往,培训机构在国家既有政策里并没有享受扶持,税收等都按照公司对待,反而因为套上了一个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枷锁,不利于其融资、上市。实现营利性办学后,可以正大光明地吸引资本,有利于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资本进来后,势必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马学雷认为,培训机构已经历了两次人才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教育培训机构从业者学历水平并不高,更多是依靠人口红利和政策机遇得到快速发展;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之后,陆续有名牌高校毕业生进入培训领域,如好未来、学大[微博]、中公等一批由名牌高校毕业生创立的培训机构,并逐步吸引更多的名校毕业生进来。未来,随着资本大举进入教育培训领域后,教育服务的技术含量将越来越高,势必提升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高精尖的人才从事教育。
马学雷认为,在整个行业利好的大背景下,还应一分为二看到这次政策的影响。资本进入后,技术化打法会越来越明显,对于那些过去依靠人口红利和机遇而长大的机构,由于缺乏自身特色和强项,加上经营管理力量不够,将逐步丧志竞争的优势,对这类机构而言将是一个“利空”的消息。
“同样,对于新东方,好未来、学大这样的上市公司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马学雷分析,这类机构已经历了海外上市,管理层获得期权、创始人财富激增等发展阶段,后来加盟的高端人才想获得更大的物质回报几乎已无可能,他们只能作为职业经理人,享受年薪制。而随着资本进入,未来有望产生新的上市机构,在“共同创业,年薪翻倍、见证机构上市,获得股份”这些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下,很难保证这些在传统上市教育机构服务的高级人才不为之心动。新一轮的高端人才争夺战,即将打响。
教育多元化将成新常态
政策松绑、资本助力、需求旺盛……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民办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杨东平认为,目前中国的民办教育已经超过了在普及教育阶段,弥补资源不足拾遗补缺的功能,更多是在满足现代教育多样化、差异性、选择性、丰富性上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发展民办教育吸引的是资本家,而今天吸引的是教育家。
杨东平认为,一方面国家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教育,但同时在已有的政策规定中对办学的门槛仍设置太高,在生源数量、办学规模、注册资金等方面都有极为严苛规定,如举办一所独立学院,校园占地面积要不少于500亩,少一亩都不行。这些苛刻的条件,令很多有志办教育的人望而却步。
杨东平呼吁,应该像在经济领域发展小微企业一样,同样允许一些小微教育机构,小规模学校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不仅满足了教育选择性需求,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同时,营造了一种真正的教育创新的土壤。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举办教育的时候,这个时候教育多样性和丰富性、非行政化这样的局面才会出现,教育家才会产生。”杨东平说,民办教育政策松绑后,今后教育将更趋于多元化,呈现出以资本举办的营利性教育,教育家举办的非营利性教育,政府举办的公立教育等不同类型教育并存的局面,满足不同人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现代教育生态。
摘至2015年2月3日《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