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以来,经原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教委批准,少数高等学校试办了第二学士学位(简称二学位)培养班,有计划地培养某些应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与培养研究生方式相辅相成。为了尽快地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1987年国家教育部专门制定颁发《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等相关法规。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学士学位(二学位)与经常所说的双学位/双学士(参见"双学位/双学士"词条)不是一个概念:
第二学士学位(二个学历学位)是经批准设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校,按照招生计划,经统一考试后录取进校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学制两年,学习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者,也可同时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
双学位/双学士(单学历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学习了另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者可同时获得另外一个学科的学士学位。
1、第二学士学位:
a. 必须先获得其他不同类别的学士学位资格,然后才只可专攻第二个学位,与其同时获得的第二个本科学历也属于统招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国家高等教育法规定);
b. 管理较严。有全日制学习形式,也有非全日制的周末业余学习形式,名校名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含金量可能会比一般高校一般专业研究生还大;
c. 为保证质量,攻读第二学士学位者不可以同时读几个学位,第二学士学位与第一学士学位要求不能为同一学科,必须跨学科。通常所谓与研究生学历相当的,指的是第二学士学位。明确享受硕士研究生相关就业政策待遇。
2、双学位/双学士:
a. 表示你可以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同时读两个(甚至一起读3、4、5个)学士学位,如果学生吃得消,就可以在第四年本科毕业时拿到2、3、4、5个学士学位(如果各学位都掌握很好,成绩斐然,则含金量较高);
b. 考试较宽松(很多高校甚至收费后就入班发证,但部分高校质量较好);
第二学士学位与双学位/双学士的区别还体现在:
第一:概念不同
第二学士学位是指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再攻读另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如果国家有特殊需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同一学科门类中,修完一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攻读第二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也可以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双学位,通常指双学士学位,指在获得第一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全日制再主修另一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达到某高校规定条件后,被授予第二学士学位。与第二学士学位不同,辅修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辅修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辅修学士学位,未达到申请学士学位要求者可视相应条件获得辅修结业证书。
第二:培养模式
第二学士学位着重培养目前国家急需的高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第二学士位是经批准设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校,按照招生计划,经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后录取进校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学制二年。鉴于高等学校的容量有限,而培养本专科学生的任务又很重,第二学士学位生只能根据国家的特殊需要有计划地按需培养,不大面积铺开,招生规模要从严控制,原则上限在部分办学历史较久,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本科院校中实行。
一般地凡是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或已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再攻读另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或者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再攻读同一学科门类中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具有教育部网上可查询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由于他们已经接受过严格系统的高等教育,有的还有一定的工作阅历,入校后将直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两年之后将作为知识结构较为完整的跨学科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进入社会。
双学位教育属于本科教育的范畴。是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所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教学环节,不低于一定学分,且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第一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经学校核准、颁发第二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实验军校课题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