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这些教育虽然包含了对成人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与现代成人教育思想息息相通的教育思想,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成人教育。中世纪宗教传播教育可谓是声势浩大的成人教育活动,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学者和成人教育活动专家们把这种活动绵延数千里,横贯三大洲,传播过数学、自然科学、医学、艺术、文学、工程学、建筑学等社会发展必须的知识,但由于没有正规的教育形式、场所等,所以没能形成真正的成人教育形态。哈利·格拉顿在研究中世纪雅典、罗马和其它许多地区这种教育活动没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时说:“由于当时没有持续的、正规的教育形式,因此这些教育活动很难像某一政治或哲学时代那样被长久地延续下去。然而,上述教育形式消亡的最关键因素也许恰恰是由于这些教育计划作为当时的文化与政治的表达方式有着极其重大意义,以至每一位新的军事入侵者都将其视为必须予以摧毁的目标”,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中世纪的成人教育虽然只可称得上一些“活动”而没有形成任何体系,但它却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或是“促进”或是“促退”的作用。到了成人教育萌芽时期的17、18世纪,这种作用就更加突出地显露了出来。
较为完整的成人教育雏形应该是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采取适合成年人的方法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需要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的成人教育形态的出现应以英国最早。1737年,威尔士牧师格利夫斯·琼斯(Griffith﹒jones)在不列颠发起了大规模的宗教教育运动,并组织“巡回贫民义务学校”教人们阅读和书写。这所学校虽然条件简陋,流动性大,课程内容也仅限于《教义问答》,但是它所取得的成就却十分惊人。据有关资料估计,1737年至1766年至少有15万人在这所学校学会了阅读和书写。这一成人教育活动对于当时的社会扫除文盲、使人们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来讲,不能不说是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18世纪中叶,英国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首先在棉纺工业拉开了产业革命的序幕。这次产业革命是从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技术革命,对劳动者提出了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新技术的客观要求。于是就有了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性的教育和训练,同时也推动着成人教育从文化教育方向派生出了职业教育的方向。许多文献上经常提到的诺丁汉劳动妇女星期日学校(Sunday School for Working Women)就是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诞生的。1799年格拉斯哥(Glasgow)安德生学院(Andersom)的年轻教师乔治·白贝克(Geoge Birbeck)为工人免费提供了专门设计的科学课程,随后这种班发展成为工艺学院(Machanics Institutes)并在全国扩大。正如曼彻斯特工艺学院创始人本杰明·海伍德(Bonjamin Heywood)所说“这种学院的目的是要教会工人工作所依赖的一些科学原理,向他们展示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以及他们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使他们彻底了解他们的职业,提高他们的素质,以改进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提高自已,给他们在空余时间以幸福而愉快的服务”。
产业革命提出了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成人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发展和成果的巩固。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的发展无疑都会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之一,推动着社会前进的历史步阀。J·R·盖德和C·J·泰特缪斯在分析了英国产业革命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后指出“可以这样说,美国、法国和俄国的革命来自于成人教育,而同时革命又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在俄国革命的第二个阶段,在列宁的支持下发动了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运动是由列宁的妻子尼基塔·克鲁普斯卡娅领导的,目的是使人民对迎接一个新的社会秩序有所准备,后来发生的古巴、中国和越南的革命也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发动革命战争以前以及斗争过程中必须着手抓教育”。
作者为作者为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
未完待续